伊万指出中国球员短板,跑动量成为焦点话题

admin 8160 2025-10-29 15:41:15

前中国男足主帅伊万科维奇离开后长期低调不露面。最近接受采访时,他再次谈及中国男足。谈话中,伊万毫不保留地指出了中国球员一个最大的问题——跑动量不足。

伊万直言:“跑动一直是个难题。例如,在对新加坡比赛中,即便是全队跑得最多的张琳芃,跑动距离也未超过10公里。而如今比赛标准要求每场至少跑11到14公里,这种差距将显现在比赛强度和质量上。”

伊万言论一曝光,立即引发外界广泛关注。绝大多数中国球迷认同伊万的批评虽刺耳却属实。以下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伊万提及的“跑动差距”并非毫无根据,而有客观数据支撑。在现代足球体系中,跑动量已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反映,更涉及战术执行、投入程度与团队配合的综合表现。相较欧洲球员,中国球员确实存在跑动不足的问题。伊万此言中肯。

那么,为何中国球员跑动量不足?其中必涉多重因素。在训练方面,长期以来“技术优先、体能次之”的训练理念是问题根源。国内多支球队训练侧重于传接球、战术演练等显性技巧,而忽视了体能储备、高强度间歇跑等潜在基础的培养。导致许多球员在正式比赛中要么“想跑没力气”,要么“跑得效率低下”。

其次,从目前中超联赛的环境看,比赛节奏和对抗程度与国际顶尖联赛相去甚远,无疑限制了球员跑动能力的提升。想象一下,长期处于慢节奏比赛中,球员身心逐渐适应“低强度模式”,这样一来,一旦参与世预赛、亚洲杯等高难度赛事,身心双重压力将凸显。部分球员在联赛中因担心受伤保持“稳定避险”心态,特别是核心球员为保职业生涯可能会自然减缓跑动强度,这种“自保型跑动”或许减少受伤风险,却逐渐淡化球员竞技精神,成为中国球员跑动不足的另一原因。

总结,伊万的观点或许听起来刺耳,但对中国球员当前的主要短板痛点直戳要害。面对此问题,口头呼吁还不够,需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解决。你认为伊万言之有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