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再次沦陷,欧冠赢了,自家烧了,为什么欧洲球迷总「流氓」?

admin 4347 2025-09-23 12:49:05

令人意外的是,报复的对象有些耐人寻味。并没有选择直接向意大利人报仇,也没有指责德国的治安问题,而是选择在巴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打砸抢。巴黎为了应对暴乱,部署了5400名警察和宪兵,然而这些力量根本无法制止事态的蔓延。即便是用水枪驱散,暴乱分子的烟花仍然难以抑制;催泪瓦斯的效果甚至不如他们手中的自制燃烧瓶。尽管法国当局竭力应对,暴乱依然导致了惨重的后果:两名死者(一个17岁男孩因胸口被刀刺死,一个20岁女孩被球迷车辆撞死),192人重伤,超过500人被捕。商店和银行纷纷用钢制百叶窗和拒马设防,然而大量的零元购现象依然爆发,局势一度失控。法国本国媒体甚至表示,攻占巴士底狱时的场面都没有如此“热闹”。

这些暴乱并非全由球迷引起,许多参与打砸抢的暴徒并不是真正的球迷,他们只是借机发泄情绪、寻求暴力发泄而已。法国内政部长也试图将这场骚乱与巴黎圣日耳曼的真正球迷撇清,称这些暴力分子并非球队的支持者。

然而,实际上,欧洲各国在足球赛期间发生骚乱的情况早已成为一种传统。回顾2016年法国举办的欧洲杯,那场赛事就爆发了大规模的足球骚乱,至少五座城市陷入混乱。法国人指责是英格兰球迷挑起事端,而英格兰球迷则认为是俄罗斯球迷挑衅,俄罗斯球迷则认为英法球迷根本不堪一击,局势混乱不堪。

这种足球流氓的文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观看比赛的人群通常密集拥挤,球迷们因为支持同一支球队而产生强烈的集体感、归属感和战斗感,再加上年轻人那股暴躁的荷尔蒙,一言不合就可能爆发冲突。一旦自家球迷被攻击,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暴力反击,进而引发暴乱。因此,足球比赛实际上成为了“和平年代”的战争,而许多欧洲人则是真正用拳头来观看比赛。

一些足球骚乱事件甚至可以说是有预谋的。例如,普京就曾对此表示困惑,为什么仅仅200名俄罗斯球迷就能将几千名英格兰球迷击败。也有类似英国球迷在比赛期间特意带上铜套和牙套的情况,显然是为暴力冲突做好了准备。实际上,那场比赛中的英国球迷多半保持了冷静,他们并没有喝酒,甚至未曾沾酒。

再往前看,1985年的海瑟尔球场惨案便是一场经典的暴力事件。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冠决赛中,利物浦与尤文图斯的比赛爆发了大规模骚乱。利物浦球迷区的足球流氓们先是纵火,随后又与尤文图斯球迷发生冲突。场面彻底失控,球迷们四处逃散,导致了39人死亡,超过600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利物浦球队被禁赛6年,其他英格兰俱乐部也被禁止参加欧洲赛事5年。然而,对暴乱球迷而言,这些禁赛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暴力行为得到了发泄。

当然,如果把这些足球流氓的暴力行为单纯归结为足球文化的问题,那就过于片面了。在这次巴黎骚乱的报道中,法国媒体高频提到“teenager”一词,这一词在欧洲如今已不单单指青少年,而是指那些“混迹街头”的年轻人,类似于国内的“黄毛”一类。近年来,欧洲的经济发展滞缓,年轻人群体充满迷茫与躁动。根据《巴黎人报》最新调查,11至15岁法国青少年的焦虑情绪达到了历史新高,31%的年轻人感到极度焦虑。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这些焦虑情绪转化成了暴力行为。

2020年,法国警方记录了357起致人死亡的青少年斗殴事件,而2018年这一数字仅为240起。此外,法国2024年发布的犯罪数据中显示,13至17岁未成年人占持械抢劫嫌疑人的比例高达31%。令人担忧的是,法国青少年携带武器已成为一种常态,因此法国政府在5月29日提出了法令,要求制止未成年人购买和携带刀具的现象。

经济困境、就业困难、移民问题、种族仇恨、社保改革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加剧了欧洲年轻人的暴力犯罪倾向。过去,学生们还会为了高考而努力奋斗,但如今的欧洲,年轻人们面临的却是迷茫和压抑。在社交媒体上,他们不断接收到极端思潮和仇恨信息,生活没有出路,他们的愤怒与情绪最终表现在了暴力犯罪上。

因此,这场球迷骚乱事件不仅仅是一起单纯的暴力事件。表面上看,巴黎再次陷入混乱,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欧洲都处在困惑和迷茫之中。经济停滞、国际矛盾、科技创新放缓、社会撕裂加剧,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在年轻人身上,且以暴力的形式展现出来。你怎么看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