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联赛比赛模式解析:从传统赛制到现代变革的深度探讨
587 2025-04-25
第6分钟:曼城对莱斯特城的常见进攻模式。拉波尔特传球给 格拉利什,迫使边锋卡斯塔涅 与边锋对峙。贝尔纳多适时地在肋部下底,将中后卫瑟云居从中路拉出。他和 卡斯塔涅试图阻止贝尔纳多的同时,后者已经在远门柱发现了京多安,托雷斯和热苏斯形成的小组攻势,弱侧的超载式(overload)进攻让莱斯特城不可能一对一完成盯防
从肋部开始拉出空间再下底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技术活,由于身体的接球方向通常背向球门,而且空间狭小,身边都是防守球员,在这个位置的中场球员往往难以用他们的惯用脚接球,如果同时还要快速移动以支撑侧翼的话,这种尴尬的接球位置就更难拿球了。但这对贝尔纳多来说没有问题,他扎实的基本功和出众的盘带能力让他成为了真正的核心。他不仅在这个位置保持了高度灵活,而且他的左脚也能顺其自然的接球并完成后续的处理,不需要时间从逆足换成顺足再完成进攻。
最终,贝尔纳多在这场比赛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在上述的位置打入了制胜一球,一切都那么合乎情理。与此同时,他独特的天才同胞履行了一个特殊的组织者的角色,坎塞洛是现代后卫的化身,他倾向于在左路发挥他变革式的优势。在同一场比赛中就有一个重要却又容易被人忽视的例子。
坎塞洛:中路防守“锁”的万能钥匙
正如我们所见,贝尔纳多是威胁的起点,当中路的球员盯防他时,格拉利什就可以反过来插入肋部的空间,而在这个瞬间,边锋会来协防边路,同时对方后腰将会被曼城的后腰罗德里吸引注意力,那么之前内收中路的左后卫就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进攻时机和开阔的拿球空间,在这个基础上,坎塞洛就能利用他那“错误”的顺足来表现出更进一步的潜力
从“错误”的一侧持球会促使将他们的视野从边线移开,让他向对角线的另一边看,也就是对方防守的弱侧。在这里,“错误”的顺足反而会成为优势,贝尔纳多的下底让坎塞洛有充足的时间把注意力转向另一个半场,与此同时,格拉利什插入了肋部,一个新的内线威胁让贝尔纳多得以摆脱对方的盯人,他仍然在左路移动,如果坎塞洛的注意力还在这一边,他就又可以作为自由人从边路造成威胁,发生这一切的同时,我们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在无缝衔接的情况下完成了一个旋转。
第56分钟:曼城对莱斯特城的位置轮转。这次边路的进攻并没有随着贝尔纳多的另一次下底而继续深入。然而,它为格格拉利什创造了插入肋部的空间,这名边锋迫使蒂勒曼斯去盯防坎塞洛的顺足,以阻挡一条危险的传球路线,并将卡斯塔涅拉向内线。所以贝尔纳多在这一瞬间就彻底无人盯防了,坎塞洛可以再次将球送入边路并完成进攻。
如果对手的换位防守不够及时,来不及去压迫坎塞洛的持球,那他可以利用他的脚下技术直接将球送入禁区内最有威胁的地方。上个赛季,他拆散了许多后卫的五人组,在没有足够的前场压迫的情况下,这些球队无力阻止坎塞洛发挥他的天赋。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是上赛季的曼城克星切尔西,坎塞洛在一月份的比赛中助攻德布劳内攻入制胜一球,还在客场比赛中作为左路进攻小组的一员担任了重要一环。
在拉波尔特带球时,坎塞洛经常在边路和中路之间灵活切换,格拉利什会随着他的移动插入肋部,德布劳内则游荡在中路。这种动态场景对于对手来说,就相当于“自选一瓶毒药喝下去”,选择防谁都难受
里斯·詹姆斯总是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境地。他应该放任塞萨尔·阿斯皮利奎塔处理两名曼城前锋,还是让坎塞洛自由的完成边路的超载攻势?从逻辑上讲,左后卫作为进攻的一环造成的威胁,相较于锋线和中场应该是更小的。但是坎塞洛现在可以直接越过詹姆斯,利用他“顺足”右脚的传球选项。
此时此刻,当詹姆斯解决了一个难题,就会出现更多难题。
让拉边的格拉利什自由前插,拉扯中后卫之间的空间,从而让坎塞洛找到空当传给德布劳内,还是转移到弱侧的菲尔·福登完成战术转移?防守的艺术就是迫使对手做出自己不喜欢的其他选择,但是在左后卫位置上,坎塞洛就是攻破中路的万能钥匙,由他领衔的曼城进攻线让对方的防线就像是自助餐一样任由这些天才们肆意妄为。
第 44 分钟:贝尔纳多在对阵葡萄牙体育的比赛中打进第二球。福登在中路带走了两个后腰,而曼城再次在左半场形成了超载攻势。一旦坎塞洛从拉波尔特那里得到球,贝尔纳多就能插入肋部完成对坎塞洛的掩护。葡体的后卫一旦注意到贝尔纳多的跑位,斯特林就能得到前插中卫身后盲区的机会。与此同时,坎塞洛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找到边锋,有贝尔纳多在,中卫的决策就始终被不安感笼罩着。
斯特林与津琴科:防线突破与改变节奏
坎塞洛作为左后卫的角色利用了“错误”的顺足。
一旦边后卫用他们天然的顺足接球,球自然而然的就会更靠近边线,因此,边界线作为额外的约束,会让后卫的防守获得天然的优势。另一方面,坎塞洛将脚转向右侧,可以尝试挑出更具有想象力的传球,而不必担心这种限制。他的队友通过这些传球获利,其向内的弧线还更有利于队友们直接进攻球门。然而,瓜迪奥拉同样也愿意在边路利用经典的进攻组合。就比如在上赛季的曼市德比,他改变了锋线三人的选择,热苏斯在右边,福登顶替了格拉利什在左路的位置。安排两个顺足边锋的决定在比赛中起到了特有的作用。
曼城主教练从那周早些时候在布鲁日俱乐部主场的比赛中了解到。在客场比赛中以 5-1 的比分大败,促使比利时人放弃了他们通常的 4-4-1-1 阵型,转而采用 5-3-2 的防守阵型。
格拉利什和马赫雷斯,两个逆足边锋试图按他们的习惯内切进攻,但是布鲁日后防线的额外宽度减少了他们的边后卫和边锋之间的距离。曼城仍然创造了一对一的进攻机会,但后卫线的站位依然牢不可破。
斯特林比马赫雷斯更具爆发力,他作为天生的边锋,即使边后卫迅速将他封堵,这位边锋也不必强行向中路突破——这是曼城战略的核心方面,他们并没有打算在禁区里面解决问题;如果斯特林成功的在边路启动下底,迫使防守阵型后撤,那么斯特林身后的进攻球员们就能利用他们后撤留出的空间,在禁区外围完成进攻。斯特林的直线下底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创造了空间。
第79分钟:曼城对布鲁日的突破。斯特林与费德里科·里卡(Federico Ricca)对峙,开车向外。当后卫五人后退时,热苏斯移动到梅切莱的左边,将他钉在中央。现在,京多安有空间从中场后场跑动,斯特林就可以给他喂球,同时,在汉斯·瓦纳肯的盲区出现的德布劳内也能接球完成进攻。
这种比赛中的变化对上赛季曼城的英超冠军至关重要。在 3-2 战胜阿斯顿维拉的比赛中,京多安的梅开二度成为头条新闻。但下半场开始时形势的转变,来自于瓜迪奥拉换上了另一个左后卫。
坎塞洛作为左后卫的非常规战术安排,在面对维拉的4231时,前场三人的积极压迫和中路的密集防守让他几乎没有空间完成“逆足“渗透。于是津琴科便上场了,他左脚的动作使维拉不得不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到从他们边路放出来的空间,并通过左后卫经典的拉边移动迫使后防线最后四人向后退,那是坎塞洛没法采用的进攻路线。他的内收从未打开过那条传球路线。
津琴科毫不畏惧将球带到边线,就像斯特林对布鲁日一样迫使他们的防线后退,为罗德里在赛季最后一天的进球铺平了道路。
瓜迪奥拉的惯用脚管理学,便是在以上的种种细节中体现出了它的魔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